关注主办方微信,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主办方联系方式:
名称:中国锻压协会
地址: 北京昌平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电话: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邮箱:
metalform@chinaforge.org.cn
动态/资讯

汽车市场大洗牌,多家车企止步2020年

发表时间:2021-01-06 09:48:17; 来源:news_from

2020年对于全球市场而言是特殊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上中下游的生产和经营都出现了停滞,虽然中国成为最先复苏的汽车市场,但是在这样的市场影响下,仍然有不少汽车品牌因为经营不善,最终在2020年停下了脚步,成为历史。

1.东风雷诺


2020年4月14日,东风雷诺股东双方分别发文宣布合资公司正式停止运营,股东双方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雷诺集团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成为2020年第一家宣布退市的汽车企业。

尽管雷诺集团强调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是东风雷诺已然成为了历史,未来的发展重心也将在华晨雷诺、江铃新能源以及易捷特展开产品布局。

2.华晨集团


作为一家成立于90年代初的自主车企,华晨集团在中国汽车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华晨集团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近几年来过度依赖华晨宝马的利润贡献,加上经营不善导致自主板块盈利能力持续弱化。进入2020年,由于疫情以及车市影响,华晨自主板块进一步恶化,债务暴雷。

虽然华晨集团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但是作为国企的华晨在体量和资源上仍然有一定的地位,破产重整或将为华晨集团注入新的发展希望,但是重整后自主品牌依旧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死不了,好不了”或最能反映出华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局面。

3.一汽夏利


与华晨集团相同,成立于1997年的夏利汽车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存在,主要生产“夏利”、“威姿”、“威乐”、“威志”系列轿车,一度被称为“国民轿车”。

今年9月,一汽夏利发布重组方案,包括一汽股份无偿转让持有的一汽夏利股份、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募集配套资金四个部分。12月14日,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拟将名称“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及销售、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部件销售等。至此,夏利汽车也成为了历史。

4.猎豹、众泰、力帆、华泰……


长丰猎豹的发展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但是也在2020年成为洗牌的一员。2020年4月27日,吉利控股正式接管猎豹汽车位于湖南长沙的生产基地,吉利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后,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

2020年8月23日,力帆汽车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公司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12月22日,力帆汽车宣布上市公司重整成功,其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力帆剥离“尹姓家族”。

资金困境、陷入持续停产的众泰汽车,其经营状况同样备受关注。2020年9月16日,众泰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是否进入重整存在不确定性,但是重整失败或将直接宣告破产。当前,众泰旗下无国六车可卖,旗下君马、汉腾、汉龙品牌在市场边缘徘徊,经销商、员工纷纷加入讨薪的队伍之中,旗下子公司和母公司相继被法院裁定破产。

至于华泰汽车,进入2020年便几乎鲜有动作。对于一家工厂早已停产、高管悉数离职、经销商体系崩塌、拖款欠薪的华泰汽车而言,虽然没有对外宣布退市,但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这或许是华泰留在市场上的最后一丝尊严吧!

5.博郡、赛麟、拜腾相继倒下


与热度持续走高的蔚来、理想、小鹏相比,部分造车品牌也在2020年最终倒下,拜腾、博郡、绿驰、赛麟、前途等车企陆续被曝光陷入经营困境。

从6月23日开始,江苏赛麟工厂和办公楼被全面查封、账户被冻结,相关负责人也被立案侦查,“超跑品牌”赛麟的造车之路基本宣告结束。

6月30日,拜腾汽车内部邮件通知中国区全体员工,公司自7月1日起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公司不再安排工作。被誉为最有希望成功的拜腾,最终走到停工停产的地步。

7月28日,天津博郡股东会决定授权公司管理层处理后续管理工作,在2020年8月1日—10月31日期间,公司将会进入“歇业”状态,“歇业”期满后将进入“解散清算”状态。


还有很多很多,包括长江汽车、一汽海马、比速汽车、北汽银翔、东南汽车等……

虽然受疫情和车市影响,不少车企因为经营不善最终濒临退市,但疫情绝非是最直接的原因,更多的是品牌自身历史遗留问题,在疫情的影响下被无限扩大,最终导致无以为继濒临退市。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市场和消费者愈发成熟,存量竞争使车企不得不加快技术和品牌的向上发展,同时也验证了没有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的品牌,终将面临行业洗牌。


版权所有: 中国锻压协会  京ICP备05075268
技术支持:中国锻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