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钢材消费快速增长的冷思考
2020年是非常态的一年,钢铁行业粗钢和钢材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钢材消费量已经连续4 年同比增长超过8%。但从中长期来看,钢材消费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受重创。我国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担当起了保供应、稳就业、促发展的重任,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达10.53亿吨,同比增长5.2%,预计钢材消费量为9.81亿吨,同比增长9.6%,增加8600万吨,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钢材消费快速增长、钢铁产能快速释放,是否可持续?需认真分析,理性看待,并科学应对。 我国钢材2020年消费增长分析与2021年消费预测 2020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政策作用下,“两新一重”领域建设发力,基建和房地产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拉动钢材间接出口增加,带动我国建筑、机械、能源等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拉动钢材整体消费量较快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达到9.81亿吨,同比增长9.6%,增加8600万吨。 从增长领域看,建筑行业是我国钢材消费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推动力,预计2020年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达5.74亿吨,拉动钢材消费同比增加6800万吨,增速高达13.4%;机械和能源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增长,预计2020年钢材消费量分别达1.58亿吨和0.3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1%和4.2%。 从增长区域看,东部地区的钢材消费增长量相对较大,尤其是江苏、浙江、山东等钢材消费大省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省2020年前3个季度GDP增速达到2.5%,是东部地区GDP 增长最快的省份;2020年1月~11月份,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5.2%、3.4%和6.8%。东部地区传统钢材消费大省经济增长拉动了钢材消费,是钢材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地区。西部地区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是我国钢材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从增长品种看,得益于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增长拉动,钢筋、中厚宽钢带、热轧薄板带、冷轧薄板带和线材增量均超过10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22万吨、2017万吨、1140万吨、1085万吨和1051万吨,增速分别为6.7%、15.5%、14.4%、12.9%和7.5%。 从消费强度看,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现价计算,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强度均在反弹。万元GDP钢材消费量在2017年达到88千克的低点后开始反弹,预计2020年为97千克,同比增长7.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量在2016年降至111千克的低点后开始反弹,预计2020年为171千克,同比增长6.9%。 2021年,随着经济和社会活动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围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将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及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基建、房地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回升。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将明显提高,其中新投资、新消费将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建筑、机械、汽车、五金制品等下游行业的拉动下,钢材需求量将小幅增长,预计2021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9.91亿吨,同比增长1.0%。 客观看待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 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在全球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既反映了党中央正确应对疫情危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也反映了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2020年钢材消费增长是“非常规性”的,与2009年投资拉动下的钢材消费高增长十分相似,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高增长可能会给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是可能导致钢铁行业投资过热。2020年,在经济快速恢复驱动下,钢铁行业投资的积极性保持高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月~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累计增长25.4%,较制造业投资增速高出28.9个百分点,一直处于工业行业领先地位。但需要看到,虽然当前我国钢铁需求旺盛,但总体上供应强于需求、生产强于消费的态势仍在,短期钢材消费预期的增强或将进一步带动行业投资冲动,极有可能造成新一阶段的投资浪费,重演钢铁行业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大量资产损失。“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去产能近5亿吨(含“地条钢”),初步估算造成直接资产损失约为1.5万亿元,与钢铁相关的服务行业等大量间接资产损失难以计数。 二是可能导致新一轮供需失衡。2020年是非常态的一年,钢铁行业粗钢和钢材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钢材消费量已经连续4年同比增长超过8%。但从中长期来看,钢材消费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特别是在“碳达峰”和降碳的要求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相对低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显现,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钢材消费强度将进一步下降,钢铁生产消费总体处于缓慢下降趋势,行业将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在钢铁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带来供给能力提高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发行业新一轮的供需失衡。 三是可能导致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难度增大。2020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钢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也是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任务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从近期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动向看,2030 年“碳达峰”和2060 年“碳中和”目标将对钢铁行业产生实实在在的硬约束。以现阶段钢铁行业节能低碳发展水平,钢材消费快速增长将导致粗钢产量增长,势必带来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的持续增加,不利于“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四是可能导致资源保障难度加大。2015年以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连续6年超过80%,进口量连续5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2020年铁矿石进口量高达11.7亿吨。2020年,在国内钢材市场旺盛需求的拉动下,12月份铁矿石价格一度高达171.9 美元/吨,较年初的93.2 美元/吨上涨了84.5%,创近8年来新高,特别是在12月上旬的短短20天时间里上涨了40 美元/吨,占全年涨幅的50%。铁矿石价格上涨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偏离供需基本面,严重影响到钢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再次凸显了我国钢铁原料供应链的脆弱和不稳定,威胁行业稳定安全发展。钢材需求大幅增长拉动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可能会导致铁矿资源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 科学应对钢材消费的非常规性快速增长 科学应对钢材消费的非常规性快速增长,需要有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和战略性、系统性的眼光。全行业应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统筹疫情危机应对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着力解决铁矿资源等行业痛点问题,提前谋划布局低碳发展等,上下游共同发力推动钢铁基础材料升级和高质量应用,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从行业层面来看,有5点建议。 一是控制粗钢产量过快增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行业层面管理,构建粗钢生产协调机制,维护行业发展秩序;利用环保、碳排放、降能耗等约束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加强预警,防止粗钢产量过快释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研究限制钢坯或低端产品出口、鼓励钢材进口等政策,缓解国内粗钢供应压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二是持续推动兼并重组。通过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彻底改变“小、散、乱”的发展格局,并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领构建分工协作、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全行业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 三是引导绿色消费。鼓励与用钢行业密切协同,开展绿色节材型产品研发,如具有耐磨、耐酸、耐蚀、耐候等特殊性能的长寿命产品,符合轻量化发展的高强高韧节材型产品等;通过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实现下游行业减量用钢;引导加快开展钢材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从源头开始进行生态设计,开发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能源,以及对环境无污染或对环境影响小的环保型产品等,节约钢材使用量。 四是布局低碳发展。尽早制订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并切实开展“碳达峰”行动。以“降碳”为抓手,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推动钢铁行业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减排;构建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的C+4E 体系,完善数据统计核算体系和低碳标准体系,开展低碳冶金创新技术项目库建设,使得保障需求和降碳减排协调发展。 五是强化资源保障。建议推进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建设,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到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建立国家层面的对外矿业协调机构,实施政产融研协同,加大现有企业海外权益矿的供应能力,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开发水平,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突破资源瓶颈,支撑国家铁矿资源战略保障。同时,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国内外废钢资源保障能力,增加废钢供应,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量。 从企业层面来看,有4点建议。 一是全面提升竞争力。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开展全方位竞争力对标研究,准确定位核心优势和存在短板;结合世界钢铁工业形势、国家产业政策、地方发展规划,量身打造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同时,应增强忧患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主动在变局中“开新局”,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是理性安排投资和生产。理性看待钢材市场,理性投资,避免因未来行业利润下滑,导致经济负担过重;协调好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关系,坚持按订单组织生产,综合考虑自身资源掌控、原燃料供应、生产安全等情况,主动调控生产节奏,合理控制钢材库存水平,共同促进钢材市场供需平衡、维护钢材市场经营稳定,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前谋划布局降碳和碳交易。企业是碳达峰和降碳的主体,建议尽快着手规划好低碳发展路径,有序开展全工序能源低碳诊断,切实推进节能降碳工作;成立碳资产管理部门,密切跟踪国家政策、碳交易市场动态,熟悉配额履约交易规则,为碳交易的到来提前布局,降低未来履约交易成本。此外,还要关注碳债券、碳配额质押融资、碳配额回购融资、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为企业获得资金融通,盘活碳资产。 四是创造并引领市场需求。着眼于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工艺技术研发,不断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和结构优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上下游高度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创造新需求,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始终保持在市场中的主动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