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办方微信,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主办方联系方式:
名称:中国锻压协会
地址: 北京昌平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电话: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邮箱:
metalform@chinaforge.org.cn
动态/资讯

从引进到创新装备发展“曲线图”

发表时间:2009-05-12 08:46:34; 来源:
    孙昌基说,中国的机械装备业实力很强,三十多年的行业经历告诉他,中国人只要团结是能干大事的。眼下这样的核电发展热潮中,引进的烦恼也好,现实的桎梏也罢,都是通向中国机械装备行业梦想道路上不能忽视的障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机械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超常发展。但近十年来,这种引进越来越难。我们在与国外的合作中有过不少教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向《能源》杂志记者这样感叹。


    1998年,德国某企业和中国某企业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外方承诺向合资公司转让包括火电、石化等十多项泵工业的设计制造技术。


    十年过去了,当初德国公司承诺转让的十多项技术还是没有转让,就连现在生产的超超临界、超临界等火电机组,核心技术还在德国人手里。关键部件都在国外做,钱主要是外国人赚。在头几年的严重亏损后,中方的股份已经撤出。十年之后这个德国公司和上海某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早已摇身变为外方的独资子公司。


    过去的教训


    2009年4月,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办公室里,隋永滨谈起机械装备工业技术引进时并不避讳一些不成功的案例。


    隋永滨不会忘记十年前见到那个合资企业的剪彩的场景。作为国际著名泵阀设备供应商的德国企业和上海某企业合资建厂,为火电机组提供设备零件。德国企业当时承诺,将向中方转让十多项核心技术。


    2006年,隋永滨故地重游,心情变得有些复杂。招待隋永斌的德国企业中国区经理满脸笑容,“十年前我们合资新厂刚落成时您就来过,现在您又来了,您觉得有什么变化吗?”


    十年来,在这个厂房内,似乎体现不了时代的发展。一样的厂房,一样的设备,隋永滨环顾四周给出这样一个回答:“除了你们当年刷的蓝油漆已经脱落,一切没有变化。”


    隋永滨不客气的回答,让外方的经理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提出另外一个设想,他们不满足在火电市场上的表现,想进入中国的核电市场,希望再建立一个公司。


    “不可能,中国人不会再上当了。”隋永滨说,“你们聪明中国人也不笨。第一,中国核电装备要实现国产化,走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道路,不会再当你们的加工厂。第二,要合作除非再新建合资公司。”


    上海一晤后还不到一个月,德国公司就派出了七八人的代表团来京面见相关部门,寻求为中国核电设备提供产品的可能,并带来了合作后产品设备国产化的方案。在此次的合作谈判中,外方企业按照中方的要求把转让技术的清单和转让时间表一一列出,双方对技术转让达成共识,但在持股比例上出现了分歧。德国企业提出要占百分之八十五的股份,结果被否。一轮谈判下来,德国企业坚持要有控股权,至少百分之六十。


版权所有: 中国锻压协会   京ICP备10006204号
技术支持:中国锻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