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大调查:合作才是出路
在调查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比亚迪公司起步造汽车的时候,其总裁王传福带着自己的团队一个个去拜访那些大供应商。一位参与当初合作的跨国供应商说:“王传福和我谈,我说,没问题,我给你做。但我的老板还犹豫不让我做,说BYD,电池供应商,哪来的?”
这个故事让这位高管记忆犹新。他说:“市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任何企业你都得做。在你的供应名单里,只要能给你提供市场,那就都是你的客户。你当初给比亚迪供应了,现在就是挖到一个金矿。” 在调查中发现,持有这种观点的供应商越来越多。开拓新客户和新项目并非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对方角度考虑。 电装中国区总经理山田升在接受专访时就这样描述企业思路的转变。他说:“我们目前还是以与日系企业的合作为主,比如一汽丰田、广州丰田、广州本田、长安铃木,都是从日系角度、从外资角度为主看问题,而今后一定是以中方为主来看问题。我们未来也会关注丰田怎么发展,但在国内,可能更要关注一汽、广汽、长安等这些和我有合作的企业,关注他们的自主品牌会怎么发展。因此我们现在也开始针对自主品牌做产品开发。” 在合作思路的指导下,这些跨国公司都在本地设立很强的服务团队,无论是研发,还是销售支持。德尔福公司的张爱博(John Absmeier)在大约3年前来中国,其任务是开创德尔福的混合动力部门,而这个部门的设立之初就是为上汽中度混合动力项目提供服务,这款车将在明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启用。张现在的职位是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混合动力汽车与汽车电子领域的亚太区商务开发总监。 苏州吉孚(GIF)动力公司同样是在3年前进入中国,他们迅速建立起完整的自动变速器和动力总成系统测试能力,从而服务于上汽DCT(双离合器变速器)项目的整体规划。这个项目也使得他们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一家和主机厂合作推出DCT整机工程服务和验证的企业。博世也早在2007年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地区专门的新能源部门。 类似这样的从国外派来一个人并且迅速发展成一个团队的项目在供应商那里并不少见。如果他们能够在2004年前后开始项目,那么这些项目如今都是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考虑到车辆研发的周期以及零部件的匹配成本,他们的客户一般不会再选择别人,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供应关系。陈玉东表示:“总部考核中国公司,其实是考核它的本土销售,而公司考核我的部门,则是考核我拿到的新项目的多少――这才是影响未来销售的关键。” 博世中国区总裁彭德园说:“中国市场渴望新技术,中国政府也做了一些政策刺激来鼓励新技术发展。这对我们同中国厂商的技术合作是个很好的鼓舞。我们一般的模式是,当中国企业有技术需求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博世全球的团队给予帮助,同时也会努力在中国建立相应的技术和产品能力。” 而且,跨国公司也正在努力寻找与本土企业在成本和创新方面的一致追求。美国天合(TRW)公司亚太区总裁古乃希(Nancy Gougarty)说:“我们现在考虑中国市场,并不是从成本角度,而是从创新角度。”这对本土企业同样值得思考,成本创新只是一个方面,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创新对于市场竞争优势来说,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