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办方微信,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主办方联系方式:
名称:中国锻压协会
地址: 北京昌平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电话: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邮箱:
metalform@chinaforge.org.cn
动态/资讯

冲压钣金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只能从点滴做起

发表时间:2015-05-14 00:00:00; 来源:中国金属成形展

最近在中国锻压协会的工作例会上,大家谈到接触的冲压钣金会员企业多在谈转型和升级,这和三四年前大不一样。2013年至今,我走访了国内上百家冲压钣金零部件和设备企业,和数百位老板及管理者深入交谈过。由于经济不景气和竞争激烈,利润持续下滑,他们感觉心力交瘁,渴望企业转型升级或者转行,华丽转身,发现一片蓝海,让企业走上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不同于资本市场,做企业有可能信用崩盘,突然间订单全无,但却不可能一夜暴富,仅靠一个利好消息就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只能持续地向上发展;但是,即使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利润高的市场也依然是存在的。很多高档的零部件,本土企业还不能稳定生产,必须依赖进口,这就是我们本土企业的蓝海;甚至一些逆势飞扬的龙头企业,还希望行业更冷一些,好淘汰掉更多现有的竞争对手,吓退跃跃欲试想从其他行业转入的潜在竞争对手!

这些“幸灾乐祸”的龙头企业的成功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断地吸引和培养人才,提升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经过若干年的奋发图强,终于在某一个临界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一些制造业正在回流发达国家,或者流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东欧、中美洲等地。美国之所以重拾制造业,是因为它是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源地;德国之所以提出工业4.0,是因为它拥有当代最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东南亚等地接受产业转移,是因为成本更低,政策更优惠等等,我们短时间内还可以倚靠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熟练的工人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改变势在必行,靠什么转型升级呢?仅靠股市上大热的各种概念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产业政策拉动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们中国人一直在追赶,控制和网络技术可以学美国,数字化制造技术可以学德国,精益制造可以学日本,但是未来的“互联网+制造”所展示的智能和高效的蓝图又超越了所有上述现有的成功模式,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陌生的领域,谁能在未来的智能制造中拔得头筹,谁就将成为未来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

我国制造业经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具备转型升级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储备;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电商、社交、支付方面的发展不亚于美国,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国人。中国的制造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并非全无胜算,我觉得我们行业企业的决策者要解决几个问题:解除固步自封的心态,增加行业间横向交流,消除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两种不良心态。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得,源于最近主持的几个会议。今年四月份,我参加中国锻压协会举办的两个研讨会,收获不小:

4月16日,在苏州召开首届钣金表面处理及检测技术研讨会,这个题目是根据近几年来,中国金属钣金制作协会在大量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是为了满足不断提高钣金件质量的要求而召开的。

之前一直是找表面处理设备、材料制造商来做报告,推销和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意味比较浓,所以这次我们特地安排有实际成功应用经验的、三家著名的钣金加工企业来介绍。原本担心他们会藏私,不讲干货,但是没想到他们结合各自生产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做了非常具有实用性的精彩报告,也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难题与同行商榷。会议讨论之激烈,超出想象,会议时间一再延时。

从业多年,我一直自诩见多识广,听过实战专家的介绍,既感觉天外有天,耳目一新,又遗憾这么深入有价值的知识没能被更多业内同行了解,只有现场的十几家企业的三十多位代表能从中获益。

我为三家企业无私地向同行分享经验感动,为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到由衷钦佩,这些企业走到前列不是偶然的。当然他们也同样从别人的分享中获益,我也为这些派遣代表参会的企业负责人致敬,他们不是坐困愁城,而是在积极求变。在之前办的钣金会议上,也有企业无私把正在从事的整体厨具、钢制家具和灯具照明等行业的信息分享,既是为了提升整体行业实力与外国同行竞争,也是为抱团在新的领域做成气候,让大家都有新饭可吃。

我一直为一些中小企业担心,一方面渴望有高人指点,羽化成蝶,另一方面对行业交流没有任何兴趣,对生产技术提升、工艺创新不够专注,对目前业内领先企业以及国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信息化、智能化工程更谈不上了解。这样的结果是不断丧失已有的一些优势,而转型和升级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月22日,我还参加了在江苏溧阳召开的伺服压力机与冲压智能化技术研讨会,这是一次非常深入的交流会。伺服压力机最早是日本人产业化的,自从2004年中国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及会议推广开始,中国锻压行业开始全面了解伺服压力机,并逐渐开始本土伺服压力机的制造和应用。

伺服压力机的工艺适用性强,是冲压企业应对交货期短、小批量、多品种等挑战的利器;冲压设备厂也在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伺服压力机,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进口伺服压力机的价格,为零部件企业降低了准入门槛和提供了更多选择。

不过,我国伺服压力机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教育启蒙”阶段,与德国、日本等压力机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较大差距。我们不仅需要加快伺服压力机技术本身的研发,而且还要积极开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模具、自动化以及冲压工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伺服压力机的工艺性优势,达到优质、高效的冲压生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需要设备制造商和用户通力合作,让这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业内广泛适用。

据了解,2014年,德国舒勒公司生产的大型冲压线、多工位、落料线用压力机,几乎全部采用伺服驱动,不再推广传统的机械驱动方式;日本小松产机公司所提供的大、中、小型机械压力机当中,50%以上采用伺服驱动方式,特别是大型机械压力机,80%以上采用伺服驱动方式。由此可见,在制造业发达国家,机械压力机采用伺服驱动方式,特别是大型机械压力机,已经成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本国汽车主机厂给予本国的压力机厂商大力的支持和积极的反馈,共同完善了这项号称第三代压力机的技术,使之趋于成熟。生产冲压件的效率、质量和长期成本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我国冲压行业又不幸落后了半拍,虽然伺服压力机的研发、制造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是,还没有和用户配合形成良好的应用互动,以积累足够的经验完善产品。一些压力机龙头企业在国外巨头让出的传统压力机市场攻城拔寨,华丽的业绩掩盖了其在新兴伺服技术的投入不足以及和竞争对手的差距,不难预见,当行业的新投资整体转向伺服技术的时候,国外竞争对手的精心布局可能再次让他们获利丰厚。

略带悲观地评价:国产中小型伺服压力机,仍处于出厂阶段;大型伺服压力机,也只是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得以交付使用,真正的使用效果,还有待观察。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是很多冲压厂对伺服压力机的使用效果没有直观感受,对于进口伺服压力机的性价比没有把握,对国产机械伺服压力机更是缺乏信心,不愿改变目前使用熟练的传统压力机生产方式,不愿冒险去吃螃蟹;

另一方面,冲压设备企业对伺服冲压的战略重视和投入力度不够,对工艺、模具和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缺乏研究,还无法保证提供成熟稳定的产品。当然这其中一个致命的原因是,国内缺乏成熟的压力机专用伺服系统和电机的配套商,造成国产的与进口的伺服压力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这些限制了国产机的推广应用。

所以,关系冲压行业产业升级的这项关键技术到了必须要业内通力合作破局的阶段:正视与国外同行的差距,从点滴做起,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起,提升我们的水平。压力机制造商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除了做好伺服压力机的整体设计,向上要协调上游供应商做好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向下要帮助用户发挥出伺服压力机的优势,在竞争中取胜,并从他们那里获得积极的反馈,以便优化设计与制造。

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尽管我们在零部件和设备领域和国外存在差距,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国外对伺服压力机的研究也不过二十年时间,国外所谓的无人化钣金工厂,智能化制造也只是方兴未艾,何况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我们的起点也不低。只要我们的产业坚持不懈,不好高骛远,也不固步自封,以紧迫的心态,以扎实的脚步前进,我们的转型升级迟早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最后我诚挚地邀请业内的专业人士参加2015年9月16-19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及同期会议,和300多家展商以及上万家企业的观众和参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相信您一定不虚此行。


齐俊河中国锻压协会副秘书长


版权所有: 中国锻压协会   京ICP备10006204号
技术支持:中国锻压网